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掌握了技术,咱致富更有底气了”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见闻

    信息发布者:gdmmgzcp_c5xht8s7fdn
    2019-11-23 18:23: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转载

    掌握了技术,咱致富更有底气了”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见闻

    “掌握了技术,咱致富更有底气了”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见闻


    西峰区乐福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职工喂养奶羊。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子恒

    “掌握了技术,咱致富更有底气了”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见闻


    静宁县界石铺镇种植的蘑菇进入采摘期。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子恒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唯伟

    11月下旬,正值初冬,外面寒风凛冽,陇西县中天羊业职业技术学院里热热闹闹。这里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学员——来自会宁县汉家岔镇的100名村民。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将在这里参加包括理论培训、研讨交流、实际操作及外出参观考察等在内的羊产业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针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解读、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肉羊繁殖新技术应用、羊病防治技术等内容,省农广校、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将进行授课。

    “以前养羊都靠经验,生下的羊羔特别容易死,听说有培训,我立马报了名,希望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把羊养好。”学员杨茂军激动地说,只要掌握了技术,脱贫致富就更有底气了。

    给杨茂军播下希望种子的,正是我省近年来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从2014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了培养出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我省今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7880人。为此,我省争取并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资金6588万元。

    为了确保农村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壮大,对于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育成了我省近年开展培育工作的重点。往年,省里下达资金,各县区自行确定培育任务。今年,我省将重点培育任务下达到了各县区后,明确要求3720个深度贫困村所在的54个贫困县区,首先要确保每个深度贫困村培育1-2名种植或养殖生产经营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并优先培育新建合作社负责人。

    陇西县勇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米勇已经从培训中尝到了甜头。

    2014年,从事了多年中药材购销的米勇,参加了陇西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次培训让他深受启发,开始试种红花。结果,他惊喜地发现陇西种植的红花,花期长、产量高、红花籽出油率更高,品质优于同等产区。

    为了推广红花种植,他成立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按保底价收购红花,还派专人培训技术。对贫困户,还采取了免费投放红花籽种等扶持措施。

    2016年,陇西遭遇了严重的旱情,绝大多数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或绝收,而红花表现出了很强的耐旱能力,长势良好,当年种植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目前,合作社带动陇西9个乡镇种植红花6500多亩,涉及农户近300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00多户。”米勇信心满满地说,现在他正致力于打造红花养蜂基地,争取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除了像米勇一样在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上发挥作用外,在陇西县,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还参与培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他们的经验。

    陇西县鸿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鑫正是其中之一。他除了在本地讲课,还被邀请去天祝、临洮、礼县等地讲课。不仅如此,王鑫还将合作社的基地贡献出来,作为陇西县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在理论授课的同时,为学员提供实践参观的场所。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促进下,一拨拨像米勇、王鑫一样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正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成为推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